国际框架协定作为跨国社会对话工具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它为缔约方确立了广泛的承诺和一般治理体系,而将更详细的规则和具体目标的设定留给缔约方之间的后续协定(通常为议定书)或国家立法[1, 2]。国际框架协定可以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是典型案例[3]。它们也可以是框架公约下的次级框架,例如2022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在危险化学品和废物的国际治理中,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公约较为少见。这一领域的公约通常在提供国际框架的同时,也包含了相对具体的义务和规定[4],而不仅仅是宽泛的原则。然而,在化学品和废物管理领域也存在非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协定。例如,2023年UNEP发布的《全球化学品框架——使地球免受化学品和废物危害》就是一个旨在指导全球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的非约束性框架。
[1] Matz-Lück, Nele. 2024. Framework Agreements. Oxford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Search. [Online] July 17, 2024. https://opil.ouplaw.com/display/10.1093/law:epil/9780199231690/law-9780199231690-e703.
[2] Observatoire de la Responsabilité Sociétale des Entreprises. 2007. Directory for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Agreements negotiations. Paris : s.n., 2007.
[3] Kulovesi, Kati, et al. 2024. 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Negotiator's Handbook. s.l. :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24. ISBN:978-952-61-5143-4.
[4] Minamata Convention. 2023. 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 Geneva : United Nations,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