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理压力剧增,环保组织呼吁后疫情时代完善医废焚烧处置管理机制
2020年7月29日,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焚烧处置管理机制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聚焦后疫情时代如何提升医废焚烧行业的环境表现相关议题。
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研讨会由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中心(无毒先锋)主办。

▲会议现场
研讨会上,无毒先锋高级项目主任张登高代表机构发布了《疫情期间环境监管信息报告》(下称“环境监管信息报告”)《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企业环境表现分析报告》(下称“环境表现分析报告”)《医疗废物处置行业排污许可信息公开情况分析报告》(下称“排污许可信息公开情况分析报告”)3份报告。
他介绍,3份报告分别梳理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环境管理指导文件信息公开情况及湖北12市(州)疫情期间环境监测监管信息公开情况、医废处置企业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情况、医废处置企业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披露情况,并从环保组织的角度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无毒先锋高级项目主任张登高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使医疗废物处置的压力急剧增加。截至2020年5月30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79.4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增加了1276.6吨/天,比疫情爆发前增加了26%。
短时间内急剧增加的医废处理量带来的公共卫生和环境风险不容小觑,医疗废物处置需要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生态环境部先后印发了4份文件指导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分别是《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以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
无毒先锋对疫情高峰期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应急行动指导性文件的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了评估。
环境监管信息报告显示,对于上述4份文件,湖北和四川两省全部公开。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公开。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未公开,包括河南省、浙江省、河北省、陕西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上海市、北京市、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环境监管信息报告还提到湖北12市(州)疫情期间环境监测监管信息的公开情况。
整体来看,武汉、黄冈、黄石、襄阳4地疫情期间环境应急监管信息的可查询情况最好,公开了14项信息。12地市对信息公开的数量均不小于信息公开总项数(18项)的一半(9项),公开信息最多项的地市达到14项。
另一方面,12地市均未披露“常规医废处理厂排放监测结果”“应急处置设施排放监测结果”相关信息,报告认为,这是本次信息公开的薄弱环节。
为了进一步了解医废处置企业环境表现,无毒先锋还对482家医废处置企业的环境监管情况(包括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整改要求与期限等)、企业自行监测情况(在线监测数据、自行监测年报)以及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披露情况进行评估。
环境表现分析报告显示,在环境监管方面,2017-2019年医废处置整体表现违规记录较多,其中超标排污、废气排放、医废以及灰渣管理方面违规企业及违规次数较多。
医废焚烧处置企业违规情况较为严重,平均违规次数在2次以上。报告认为,这些现象说明医废处置废气治理方面环保投入或者环保设备稳定性存在问题,企业内部医疗废物管理、灰渣管理规范性存在不足。
在企业自行监测方面,482家医疗废物处置企业中,仅有56家企业公开自行监测数据,在医疗废物处置企业总数中占比为11.61%。
疫情期间(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3月中旬)的抽样分析显示,其中 35家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实时公开,另外21家企业出现长时间数据空白或者数据缺失现象。
此外,企业年度自行监测报告公开率较低,在医疗废物处置企业总数中占比4.1%。
疫情期间焚烧处置企业实时监测数据超标排污现象突出。2019年12月13日-2020年3月13日,公开自行监测数据企业中日均值超标企业占比达到22.9%,超标企业平均超标次数达到6.5天。2020年2月13日-3月13日时均值超标企业占比达到25.7%,时均值超标排污企业平均水平为53小时。
排污许可信息公开情况分析报告提到,在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披露方面,截至2020年5月,大多数企业完成了排污许可证申领,但执行报告披露有限,集中表现为三种情况:企业执行报告披露要求内容为空白,即披露的执行报告中缺少需要公开的主要内容、执行报告公开频次、其他信息等内容;未披露企业执行报告季报;未披露企业执行报告月报。
无毒先锋呼吁,应及时披露医疗废物处置企业的违规记录和企业落实整改环境信息,减少屡罚不改现象。
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企业日常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企业的监管力度。
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企业应当全面公开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医疗废物处置行业应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企业优化环境管理。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张筝介绍,焚烧为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之一,2018年我国焚烧设施处置医疗废物58.8万吨,占处置总量的60%。
现役医疗废物专用焚烧处置设施规模多数较小,且大多已运行10年以上,运行过程实现稳定达标较为困难,存在一定环境风险。
她还提到,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疗废物处置的短板凸显。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以及焚烧、高温蒸汽、微波、化学集中处置工程技术规范等医疗废物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得到加快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面临一轮升级改造。
张筝说,未来需要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个方面开展医疗废物污染防治。
源头减量即将未受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废物分开收集;过程控制即通过收集网络的构建将医疗废物纳入监管范围;末端治理即通过对现有设施提质改造提升处置设施的规范化运营水平。
同时,全过程的远程监控、GPS、在线监测等现代化手段将有效防控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张筝
研讨会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技术总监阮清鸳介绍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要求及现状。
她表示,根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PITI项目持续十年的研究,污染源监管信息趋向全面披露、企业行政处罚信息获取率进一步提升、一批信息公开领先城市达到了应公开尽公开的要求。
企业自行监测信息的公开,自2013年以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万多家重点排污单位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向社会实时公开监测数据,部分企业通过年报等形式向社会披露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信息。但信息的质量,数据的完整程度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以充分发挥数据应用价值。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技术总监阮清鸳
无毒先锋发起人毛达在作会议总结时表示,促进医疗废物焚烧处置管理机制的完善,环保组织应当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期待未来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更多深度交流,合力促进医疗废物处置更加规范和科学。

▲无毒先锋发起人毛达

▲参会人员合影
- 上一篇:土壤篇 | 环境与人体中化学物质浓度情况(一) 2021/1/13
- 下一篇:热点回应 | 让国外快餐大牌摊上事儿的PFAS,究竟是啥? 2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