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CM】消费者有权知道产品中的有害信息

1994年,环境规划署针对化学工业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国际化学品贸易道德准则》(下文统称“准则”)。这本书与 2020年10月 将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化学品管理大会(ICCM-5)密切相关,并有利于谈判的进程。
(2006年通过的《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SAICM)所设置的各项目标于2020年到期。第五届国际化学品管理大会(ICCM-5)召开的目的就是为了商定2020年以后国际化学品管理的新机制和新目标,并令各方满意。)
该《准则》与美国和欧盟出于健康和安全原因禁止某种物质的做法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即便如此,它还是容许这些物质的制造和出口到发展中的国家。可有毒的物质不会神奇到换个地方而就变得没有毒了……
该准则的核心思想是:
“在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对出口和国内销售的化学品不应实行双重标准。”
另外还有些值得借鉴的内容:
“当产品具有不可接受的风险时,应停止生产、出口,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召回所出售产品”
“向进口产品的当地政府和消费者提供有关化学品在国际贸易中可能造成的健康和环境危害的相关信息。”
“在提供这些资料时,机密和产权信息,不应该凌驾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这一首要的目的之上。”
“向进口国的职业使用者和政府当局提供培训支持,包括紧急反应培训”
“广告不应误导任何买家,特别是在安全或使用的适宜性方面。”
最后,准则指出,各类的非政府组织或是其他组织,应监督该协议的执行,并向各国政府和联合国机构报告结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应该保留一份承诺遵守该准则的公司名单,并公布执行情况的进展报告。
作者:Joseph DiGangi, PhD
时间:2020年2月17日
编译:晚晴
- 上一篇:为战“疫”前线提供弹药——细数一次性医用耗材中的化学材料 2020/3/14
- 下一篇:生产者要为废电池回收负责 |【韩国行】播报 2020/3/14